来源:西丰县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7日
西丰县科技工作“十一五”总结
及“十二五”安排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十二五”期间,是我县经济社会极为重要的时期。大力发展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县经济结构调整、产业集群升级以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十一五”期间全县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的各项科技方针政策,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十一五”以来,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加快。2010年,全县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8.6亿元,增加值2.8亿元,分别比“十五”末期的2005年增长18.1%和18.2%,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17.2%和23.3%。
——国民经济的科技素质明显提升。全县现有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户,比2005年增加5户。现有市级名牌产品3个、省级名牌产品2个;美麟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美麟牌”柞蚕丝被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不但开创了西丰名牌产品的历史,也添补了铁岭市中国名牌产品的空白。科技的强有力支撑,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农业科技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县种养业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推广率达到90%以上,涌现出美麟、天宏、鹿源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选送农民免费上大学,已选送164名农村种养殖大户免费参加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训,学员学成回乡成为当地的技术骨干,并带领周围农民共同致富,农民的科技素质明显提高。
——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通过增加投入、制定政策、搭建平台等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县先后有9家企业与清华大学、苏州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沈阳药物研究院等15家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到“2010年全县已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户,市级企业研发中心6户。隆达集团、美麟集团、天宏药业等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有所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2007年,全省产学研洽谈会在我县召开, 25家省级科研单位与我县50多家企业进行了项目洽谈和对接,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推进了科技成果向生产第一线的转化。如沈阳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帮助成平乡规划了1000亩五味子园,并解决了五味子栽培过程中出现的病害、冻害、药害及资金问题。中科院生态研究所在天德、德兴、郜家店三个乡镇实施的冷棚瓜重茬科技攻关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沈阳农业大学帮助我县实施了生态蚕场建设项目,使全县柞蚕放养的产量、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美麟集团与天津工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合作研究,解决了柞蚕丝解疏工艺技术瓶颈及柞蚕丝制品染整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辽宁隆达集团科技研发中心。在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支持下,开展了“万吨铸件生产线技术改造”、 “布袋除尘系统及高炉废气净化处理”、“降低高炉能源消耗量,利用高炉铁水采用短流程双联铸造先进生产工艺”等课题研究,开展了新产品开发和创新活动,使企业获得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虎生牌”生铁通过了国家商标总局注册,隆达制铁被中国铸协确认为全国十八家优质铸造生铁生产基地。辽宁鹿源公司与辽宁省药物研究院合作,李洪江副院长为该公司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联络员,开展了多项产学研合作。在鹿茸有效成分,低温超声提取技术、有效成分超滤浓缩,分离纯化技术等方面为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在探索新一代鹿产品的精深开发方面已有新突破,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创造了条件。正在建设中的西丰鹿源生物医药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研发楼建筑面积6120平方米,购置设备66台套,中心参照GMP标准10万级净化环境建设。中心建成后,将以西丰地产鹿产品、人参、灵芝等中药饮片生产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为发展方向,同时承担生物研发创业基地、生物医药信息平台、科研成果转化、培训体系及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等社会公益服务体系建设功能。
辽宁金丹药业经过省市科技部门支持,开发出鹿茸含片、参鹿颗粒、茸血补脑液、参鹿膏、全鹿大补丸、参茸安神丸、参茸丸、肾石通颗粒、橘红片20几个代表品种。西丰县鹿宝堂药业有限公司与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联合研发了鹿产品及中草药材精深加工系列产品24种。其中保健食品有:鹿胎免疫因子软胶囊、鹿骨高钙片、鹿胎素软胶囊、鹿茸糖、人参糖、灵芝糖。国际先进水平产品2个:鹿胎免疫因子、活性鹿胎素胶囊;国内先进水平产品14个。
——科技攻关工作成果丰硕。通过积极整合我县的科技资源,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资源优势,紧紧抓住西丰“梅花鹿、中草药材、柞蚕、林蛙、榛子”等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攻关工作,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十一五”以来,共完成专利申请289项;取得科研成果13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5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西丰县中药材产业化开发项目”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鹿源公司的“鹿系列新产品精深加工研究与开发”被列为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项目是国家“十一五”重点科技项目,我县争取到这个项目的资金扶持,这一惠民项目提高了县级医疗水平,改善医疗条件。我县代表全省六个县(区)的项目实施单位接受了国家项目组的验收,受到国家和省项目组专家的好评。美麟集团被确定为“省级科技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隆达集团被列为国家科技型技术创新企业。 这些成果的取得为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度获科技进步奖4项、技术发明奖2项。(隆达集团的“短流程双联铸造1.5mw风电机组轮毂铸件研制”、美麟集团的“柞蚕丝膨化技术研究及其产品开发”、西丰县第一医院的“西丰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获科技进步二等奖、易兴丝棉厂的“负离子远红外柞蚕丝被”获科技进步三等奖;辽宁隆达集团的“一种大断面球铁的瞬时孕育方法”、铁岭齐发公司的“球硅复合建筑保温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获技术发明二等奖)。
——科技创新环境日益优化。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以来,截至目前,县本级安排科技资金累计达830万元,共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15项,为隆达集团、美麟集团、鹿宝堂药业、鹿源参茸饮片公司、铁岭宏大橡胶、易兴丝棉厂、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等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部门资金累计达1057万元,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资金保障。科技创新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创新重大意义不断被人们所认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科技舆论氛围日益浓厚。特别是2004年以来,连续三年争取到省市送科技下乡活动在我县举行;经过积极争取,2007年的中宣部、科技部、辽宁省送科技下乡活动又在西丰成功举行。通过争取科技下乡活动,全县有1100多户农民与各地专家教授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和电话咨询关系,既为农民解决了技术难题,又对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科技特派、省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取得新成绩。美麟集团与天津工业大学科技特派组合作,天津工业大学多次派出国内纺织工程、纺织材料方面的知名专家,并运用天津工业大学实验室的先进设备,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柞蚕丝膨化技术、柞蚕丝制品染整技术等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了辽宁地区柞蚕产业的发展。大连工业大学崔永珠教授到美麟集团任科技副总,开展更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专题研究利用天然植物色素对蚕丝制品染色取得新突破,既提高柞蚕丝制品的档次、增加花色品种,又无化学染料介入、节能减排。针对柞蚕丝制品掉毛问题进行技术攻关,解决柞蚕丝绢纺制品易掉毛技术问题,提高柞蚕丝制品品位。经过几年的合作,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辽宁鹿源公司与辽宁省药物研究院合作,李洪江副院长为该公司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联络员,开展了多项合作,开发的“鹿茸液”、“灵芝液”已开始试销,用户反映非常好,对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明显作用。下一步将进行批量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养计划》的要求,我县积极选派农民免费到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培训,培养中草药材、蔬菜、果树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我局经过努力争取资金为培训学员解决了生活补助费、交通费1000元。农民技术员吴长付带动了全镇果树苗木的生产,果树苗木辐射到周边6个村,农民仅此一项收入人均增收近3000元,2010年出售果苗1500万株,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农民技术员、农民科技经纪人---平岗永得利绿色蔬菜产业专业协会会长梁仁德,他大力扶持农民扣棚菜,带领农民走上了学科技、用科技的致富之路。合作社共辐射辽吉两省7个乡镇,社员1407名。凡入社想发展暖棚生产的困难农民,合作社无息地借给4000元钱,发展冷棚生产的借给2000元钱。共无偿借给新建棚户借款达360多万元,无偿地借给1300多户社员发展棚菜,冷暖棚每个棚的平均收入都达到1.2到1.5万元,最高的暖棚收入达2.6万元,创人均收入4500至5000元,已经高于当地粮农收入的30%以上。
(二)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对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科技创新工作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促进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相关优惠政策还有待进步配套和落实。二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科技人才比较匮乏,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三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少,名牌产品少,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企业对科技创新重视不够,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二、2011年主要工作指标
1.县本级科技三项费列入预算450万元。
2.组建市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省级研发中心1--2家。
3.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2620万元。
4.科技特派团3个。
5.申报专利50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
6.成果鉴定4项。
7.开展产学研合作6户。
8.农民技术员培训50人。
9.完成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考核。
三、“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和省科技大会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把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特别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抓住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积极融入沈阳经济圈,紧紧围绕“开放立县、工业强县、三产活县、生态兴县、全民创业”五大战略着力打造五大基地:
1、 打造全国最大的鹿茸及医药保健品生产、加工、流通基地;
2、 打造辽宁省绿色生态型产业基地;
3、 打造辽宁省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基地;
4、 争取打造成为辽宁省装备制造配套加工产业基地;
5、 围绕东北亚丝绸之路起点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主要任务
围绕五大产业基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措施,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1、围绕建设“五大产业基地”,积极组织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多方争取资金。围绕打造全国最大的鹿茸及医药保健品生产、加工、流通基地,重点抓好《东北(西丰)参茸中草药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围绕打造辽宁省绿色生态型产业基地,重点抓好榛子、油桃、柞蚕产业项目等;围绕打造辽宁省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基地,重点申报《梅花鹿鹿茸液活性物质提取技术研究及应用》、《鹿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降血脂产品开发》等项目。围绕打造辽宁省装备制造配套加工产业基地,组织隆达、沈阳机床等企业申报科技项目。通过产业技术进步和企业自主创新,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以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为载体,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五个基本目标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三大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使农业科技发展从注重农产品数量增长,转向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从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主,转向为生产、加工与生态协调发展服务;从以资源开发技术为主,转向资源开发技术与市场开拓技术相结合;从面向国内市场提供技术保障,转向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供技术服务。
(2)服务“三农”,积极开展国家、省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结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科技特派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二是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结合;三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四是与医药保健产业园、冶金铸造产业园相结合。分层次、分类别开展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组到企业、到农村的典型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多元化的科技服务,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3、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研发、生产、市场紧密结合的机制,即科学、高效的决策管理机制,合理、优化的资源配置机制,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和以人才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研机构、高校为主的知识创新体系和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构建一个与西丰资源状况、经济结构、产业特点以及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开放的区域创新体系。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强化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激活企业创新机能,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继续开展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建设,大力发展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积极探索新型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创办民营科技企业,积极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向产业规模化、企业集团化、市场国际化方向发展。支持民营科技企业通过联营、兼并、租赁、承包国有企业。努力为民营科技企业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推进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要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方向,引导和扶持技术交易、技术经纪、技术评估、信息咨询、专利服务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按照“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服务社会化、组织网络化”的原则,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为科技人员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加强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科技管理体制要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围绕科技管理职能的转变,突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环境营造、典型示范”的科技管理新职能建设,加强目标责任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宏观协调手段,推进产学研结合,帮助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创科技新优势,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科技工作组织领导。
(1)加强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真正做到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把科技创新工作提到议事日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要对全县科技创新工作进行宏观调控,要协调和集成计划、经贸、金融、财税等多方力量,解决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推动力度,并加强对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宏观管理方式的研究、制定和落实。
(2)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政府对产学研结合的指导和服务水平,使产学研结合工作进入有组织、有领导、多层次的新阶段。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面和合作渠道,鼓励企业加大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针对我县产业结构现状和转型升级方向,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企业技术升级换代。
2、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首先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济性收入增幅,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导向作用。其次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引导社会各界资金向科技企业凝聚,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以银行信贷、资本市场融资和风险投资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3、发挥科技中介组织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加强西丰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进一步健全我县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要拓宽科技中介服务领域,重点抓好以产业和企业为服务对象,以技术交易、技术咨询、技术评估、专利代理、科技培训、人才和信息沟通等为主要内容的中介服务,逐步实现中介服务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经营产业化,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人才工作责任制。加快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已制定的人才政策,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让专业技术人员施展才干的舞台和机会,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围绕市、县科技工作抓好四支队伍建设。一是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造就一支具有县域特色的技术开发队伍;二是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稳定、充实并逐步壮大一支科技成果推广队伍;三是加强科技带头人培训工作,培养一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四是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和培训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管理队伍。
5、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建立全社会专利管理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和执法力度,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快科技成果管理体制改革,营造有利于专利实施的政策环境;规范专利市场秩序,以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企业专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我县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加强专利执法,坚决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等违法行为,保护专利持有人、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全社会的自主创新成果,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创新氛围;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中介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为正确运用及改善有关知识产权的各种制度,为企业的经营、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丰县科技局
二0一一年五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