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丰县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规划

来源:西丰县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8日

西丰县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规划

过去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本系统各领域改革重点,聚焦“十三五”规划目标,以繁荣文化旅游广播体育事业为己任,积极探索创新工作举措,确保相关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为我县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打造生态郡养生谷健康城,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了积极努力和应有贡献。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回顾

(一)全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一是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富有成效。截止2019年末,全县18个乡镇的174个村图书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100%,其中图书阅览室总建筑面积达7500余平,藏书近20万册,配备桌椅2000余套,书架495个。争取上级资金建设乡镇示范综合文化站6个,村级示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个。全县174个行政村共有广场206个,总面积达236330平方米,亮化照明570盏,体育器材1184件。二是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以实施“先进文化进万家”三年工程为载体,举办了各类书画展、送戏下乡、舞蹈大赛、网络艺术作品展等活动80余场,极大丰富了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注重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组织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服务队,开设剪纸、工笔画、书法、国画写意公益培训班,打造了艺术展示基地和多处艺术培训基地、创作写生基地,常年持续开展了艺术交流和培训活动。四是积极开展非遗申报和“非遗六进”等文化传承活动。鼓励引导文艺创作与西丰特色资源相结合,包装“鹿乡书画”“鹿乡雕刻”“鹿乡泥塑”“满族剪纸”、围场民俗演出等文艺产品,加快推动西丰文艺品牌的形成。五是县图书馆完成第五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荣获国家“三级图书馆”,通过开展公益讲座、展览、图书引读推介、图书宣传周、“图书七进”等活动,有力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六是着力加大文物保护与利用力度。制定下发了《关于西丰县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展了城子山省级红色文物申报及“城子山城墙保护项目”方案编制工作。

(二)全力打造文旅产业新格局。一是有力推动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到“十三五”末,累计建设景区景点26个。其中,建设森林公园3座(即冰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城子山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小东沟森林公园);生态度假村6个(即胜利湖度假村、中和湖度假村、宝兴湖度假村、聚德湖度假村、解放湖度假村、灵雨生态园);健康工业转型观光项目4个(即茅台酒业文化园、神鹿集团、美麟集团、天宏药业);生态养生养老景区2个(即红豆杉养生谷、桃源旅游度假区);特色产业观光类景区4个(即中国野蚕博物馆、世界鹿角大观园、育才皇家鹿苑、城子山鹿园);文化旅游项目4个(即城子山古城、普庵观、万佛寺、天主教堂);冬季旅游项目1个(即龙虎山滑雪场);休闲农业旅游项目2个(即天来花果山、柏榆解放沟采摘)。二是有力谋划特色旅游路线。精心打造了城子山历史古城风景区-桃沅旅游度假区-土特产交易中心-美麟野蚕博物馆一日游旅游线路,同时与交通部门合力规划修建了直达西丰各景区、景点道路,为自驾游游客的便利出行提供了保障。三是有力塑造旅游目的地城市形象。以系列节会为载体,不断传递西丰好声音,宣传西丰发展好形象。相继主办了九届城子山登山节、三届西丰冰雪节、首届盛京围场文化节、“皇家鹿苑、秀美西丰”旅游摄影大赛、城子山格桑花节等活动,协办了七届中国梅花鹿文化节、辽宁省第三届户外运动大会、辽宁省第十三届体彩文化节等。特别是,保持了与各界各类媒体的积极联系,通过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各类报刊、网站广泛报道节会活动,大力宣传西丰新形象、新强项、新气象。同时,在县内电视台开辟旅游专题,设立大型旅游城市宣传牌28处,印制各种宣传单50余万份。四是有力夯实精神文化内涵。相继组织编制了《西丰导游词》《西丰梅花鹿文化》《西丰满族传统剪纸》《城子山传说》《辽北历史名山-城子山》《西丰满族剪纸》等旅游系列丛书。组织拍摄了《鹿乡之恋》《乐游辽宁.走进西丰》《非遗中国行西丰满族剪纸》。

(三)全力开创广播电视事业新局面。一是强化新闻宣传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突出脱贫攻坚、项目年活动、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扫黑除恶、主题教育等方面工作,开设专题专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二是强化对外宣传。加强与上级台的沟通联系,注重外宣选题和稿件质量,抓好鹿乡融媒、新华社现场云平台报道播发工作。三是强化节目创新。加强了节目策划,贯彻“三贴近”原则,加强采编力量整合,节目质量进一步提高。四是强化融媒体中心建设。坚持内容建设和技术平台双轮驱动,完成高清设备改造和虚拟演播室建设,建成高标准融媒体指挥大厅,对采编设备进行全面更新换代,完成了省级硬件指标验收。五是强化新媒体平台打造。建设“一县一端”手机APP客户端——“鹿乡融媒”,达到省级平台的标准。

二、“十四五”规划总体思路

“十四五”文旅广电局规划是2019年文化、旅游、广电部门改革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无论是聚焦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还是面对打造生态郡养生谷健康城、建设“数字西丰、生态西丰、健康西丰”的西丰既定发展蓝图,做好此项规划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着力加快文旅广体产业发展步伐,为西丰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发展思路。围绕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这一核心关键,聚焦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利用我县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文旅广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多元功能和综合效益,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切实推进我县文旅广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文旅广经济属性,使文旅广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三)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期末,全县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种类和服务更加丰富,全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竞技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市场进一步净化,文物保护与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传承的作用更好地发挥,专业艺术和群众文体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文旅广融合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文化软实力得到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对我县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ÔÚÂÃÓη¢Õ¹·½Ãæ

1、“十四五”旅游发展战略。以西丰独特的生态地理、特色产业、特色文化为基础,以生命健康产业为依托,以打造“生态郡、养生谷、健康城”为目标,加速推进重点景区建设,加快形成生态观光、康养体验、民俗风情、红色研学、乡村养老等旅游线路;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创建,依托悠久的鹿文化历史,以鹿产业为切入点,延伸鹿产业链条,创新开发康养旅游产品,对外提供全闭环、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体系,叫响“皇家围场·逐鹿西丰”城市品牌;加快县城景区化、乡镇景点化、农村景观化进程,努力形成“一核两轴四区全域”(县城核心、东西协调发展轴和南北交通连接轴、东部生命健康养生区、南部森林避暑度假区、西部满清民俗体验区、北部农业观光休闲区)大旅游格局,倾力打造成为中国鹿文化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完善旅游规划。编制完成西丰县全域旅游规划,完成城子山、冰砬山整体开发详细规划及方案的编制,积极推进康养旅游、文化旅游、冰雪旅游、温泉旅游、旅游商品、盛京皇家狩猎场等专项规划的编制。

3推进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子山十四五期末完成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升级改造。完成鹿场村2公里旅游景观带改造,新建标志山门、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抗联纪念馆、配套商业区等设施。完成2000米古城墙修复及重点观光路段栈道建设,完成蓄水池、兵坑等遗址的挖掘展示工程。积极推进观光鹿场、鹿场民俗村、休闲农业观光等配套旅游项目建设;冰砬山按照国家3A景区标准,建设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推进森林观光栈道、休闲区等服务设施建设。按照4A级景区目标,积极推进冰砬山康养旅游度假区的策划、规划相关工作,为冰砬山整体开发奠定良好基础;小东沟文旅开发项目建设完成旅游观光区一海两场十景、休闲度假体验区民俗艺术馆等场馆及商业中心、东昌富民产业区等;红豆养生谷按照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标准完成基础设施,完成公园正门、停车场、旅游标识系统等建设。完善龙虎山滑雪场服务设施,提升接待能力水平,积极推进温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胜利湖、中和湖、宝兴湖、房身湖、乾德湖、灵雨生态园按照国家景区标准实施基础设施完善,十四五末全部进入国家级景区行列;积极推进解放沟、天来花果山等休闲农业景区打造,争创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

4、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依托中国鹿乡品牌、雄厚的鹿产业基础、丰富的鹿文化观光体系、恬静靓丽的城市环境,推出以鹿文化观光为亮点的“皇家围场,逐鹿西丰”特色城市游线路;依托西丰优越的生态环境、茂盛的森林资源、四季分明的景致,加速打造冰砬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红豆养生谷、小东沟生态公园等,形成以森林休闲观光、避暑养生、亲子科普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游产品,推出“美丽山城,四季西丰”森林康养游;完善美麟野蚕丝博物馆、世界鹿角珍藏馆、茅台保健酒业文化城、观光鹿场、特产企业和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特产购物商场等场所旅游接待功能,加快品牌商品的整合包装,全力塑造辽宁特产之都形象,推出“鹿鸣天下、锦绣西丰”特产购物游线路;围绕胜利湖、中和湖、宝兴湖、房身湖、万和湖、解放沟、灵雨植物园、天来花果山等生态景观区,加速推进民俗村和文化村的打造,逐步产生乡村生态度假村集聚效应,形成民俗民宿旅游品牌,推出“绿水田园,康养西丰”乡村康养游线路;争创省级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加快完善城子山古城、东北抗联抗日游击根据、红色展馆、中国野蚕博物馆文化展示功能,推出以历史研学、生态研学、红色培训等为主题的西丰研学游线路;加速推进龙虎山滑雪场、温泉谷和辽宁极寒之地林海雪原穿越项目,打造冬季旅游品牌线路。

5、 加快推进文旅产业融合。一是整合西丰梅花鹿品牌以及系列设施,打造世界知名鹿乡,建设寇河鹿文化休闲带,组织《逐鹿西丰》实景演出,策划吉鹿宝宝城市吉祥物,营造“路路皆鹿”景城氛围营造;二是融合现有园区内鹿产业加工企业资源,打造多功能产业园区,建立华大基因康养中心、茅台集团酒旅游融合示范基地、神鹿集团工业旅游示范园;三是推动凉泉镇逐鹿小镇、世界鹿角大观园、世界鹿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四是推动鹿堡酒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试验培训基地、西丰中医药健康疗养馆、鹿VR科技体验馆、鹿文化研学基地、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五是打造“逃鹿街围场满族风情一条街”,集中展示西丰多元民俗文化、特产和特色美食等,加强完善旅游住宿接待能力,十四五末旅游床位接待数达到3000个。六是在县城建造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加快完善西丰旅游公交系统,实现全部景区通公交。

6、 策划好城市节会宣传营销活动。举办城市节会活动对于塑造地方形象、提高知名度,增强信息交流、加大开放程度,扩大无形资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四五期间重点办好以下几个节会活动。一是中国西丰梅花鹿文化节和世界鹿产业论坛;二是东北亚丝绸之路野蚕文化节和世界野蚕丝文化论坛;三是满族莫勒真大会;四是城子山登山节;五是西丰(冰砬山)森林旅游节;六是西丰冬季旅游节,探索旅游目的地城市科学的营销策略。

7、 加快推动特色旅游乡镇和旅游村建设。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行业,建设旅游主导型小镇,重点推动西丰镇、更刻镇、振兴镇、凉泉镇旅游目的地型乡镇打造;依托托良好的交通优势和地理区位,形成具备独特服务功能的旅游镇,重点推动郜家店、天德镇、平岗镇、房木镇门户型旅游乡镇打造;围绕全域旅游创建,以优先为旅游提供保障为发展突破口,推动德兴乡、金星乡、营厂乡服务型旅游乡镇打造。

——ÔÚÎÄ»¯·¢Õ¹·½Ãæ

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提升全县文化设施水平,完善现有的公益文化设施、文化服务场所,满足城乡群众文化需求。到“十四五”期末,要力争实现新建文化馆馆内有排练厅、有“非遗展览厅”等。持续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巩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村文化广场建设成果。积极为全县174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争取市级配备移动音箱项目。全面提供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利性的图书馆服务,着力打造有影响、有特色、有活力的品牌活动,建成全县性活动体系。整合社会各界阅读推广力量,加强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建设。按照省、市安排,依托5G应用技术,建立西丰群众文化数字化平台

2、持续推进文化精品创作。把精品意识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激发文化创作活力,提高文艺作品质量。推进文化艺术与市场深度融合,促进文化艺术多元化发展,探索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之路。

3、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创新手段和载体,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先进文化进万家”、“送戏下乡”、“广场文艺演出”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图书“七进”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兴起阅读新风尚,同时加强文化骨干、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

4、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传承。继续推出一批具备推广价值的西丰非遗品牌,开展好非遗项目传习活动。将西丰满族剪纸、野蚕丝技艺、泥塑、特色食品等非遗项目与文化产业相互结合、充分融合,形成立得住、叫得响的非遗品牌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资金。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对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大保护传承力度

5、着力打造文化培训、创作、展示基地。在城子山黄酒馆打造“城子山画家村”,成立爱新觉罗逃鹿书画院,吸收白墨画派等艺术团队入驻,以此提升西丰文化影响力。打造以鹿苑文化艺术传媒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艺术培训基地和产品展示销售基地。整合西丰民俗文化资源建设完善西丰县民俗馆,以此展示西丰历史文化。

6提高文物保护与利用水平。一是十四五期间按照《城子山山城保护规划》和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意见分期完成城墙保护修缮工程(4073米石墙)。规划完成城墙范围内的保护性措施工程和展示工程的国家文物局项目立项 二是完成城子山山城重点区域考古发掘项目五年考古计划,通过文物本体修缮、考古展示等项目能够对城子山山城更好的保护、利用,结合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动我县经济,展示古城历史文化风貌。三是按照《城子山山城保护规划》逐步推进,做好城子山山城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项目和重点区域考古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城子山山城入围《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储备库。四是收集整理有关城子山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根据地资料,申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根据地遗址为省级革命文物。五是文物执法督察体系基本建立,文物行政执法力量得到加强,文物安全责任体系更加健全,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7保障文化综合市场健康发展。调整和优化娱乐市场结构,逐步提高我县娱乐业的整体层次,大力倡导特色经营,发展一批具有企业特色、本地特色的民营演出娱乐场所。鼓励现有电子游戏娱乐经营单位扩大场所规模,提升品质。改造和提升网吧产业,鼓励并支持多种经营方式,引导其向主题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健康发展。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装备建设、形象建设和业务建设,加大城乡网吧、娱乐、演出市场整治力度,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

——Ôڹ㲥µçÊÓ·¢Õ¹·½Ãæ

1、 坚持新闻立台,加强采编播能力建设和内容建设。

优化采编流程,提高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专业化、品牌化水平。加快整合县内媒体资源,高质量建设县融媒体中心,形成“两台(西丰电视台、西丰人民广播电台)、两微(微信微博)、一端(鹿乡融媒APP手机移动客户端)为主体的融媒体矩阵。有力宣传报道好党和国家声音以及西丰发展成果,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

2规范广播电视传送秩序。严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和传输节目信号传播来源合法性。开展非法安装使用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清理整顿工作,打击非法接收传送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行为,查处非法接收境外节目行为,打击“黑广播”,筑牢安全防线,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在体育事业发展方面。

1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强体育公园、人行骑行步道、笼式足球场地的建设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健康关口前移。

2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合理调整项目布局。适度增设训练项目,调整优化项目结构,增加学校后备人才基地的项目数量,未来五年体校为国家培养输送20名高质量体育后备人才。

3、加强训练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训练馆的建设,培养更多的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使之成为我县输送体育人才训练重点基地。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改革、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育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体系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