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丰县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来源:西丰县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8日

西丰县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关键时期,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我县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及当前发展现状,进一步发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对促进我县十四五时期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西丰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回顾

(一)“十三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县根据县域特色资源优势和工业发展现状,进一步理清了工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打资源特色牌、走招商合作路,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顶层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基本形成了生命健康产业主导框架。

1.统计数据挤水压实,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十三五”是我县在工业经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极不寻常的时期。特别是在统计数据造假风波之后,我们及时修缮正向,主动挤水靠实,聚焦高质量发展,使各项工业经济指标更加符合全县发展实际。工业“稳”的格局更加巩固,“好”的态势更加明显,“筑底企稳、稳中向好”的总体趋势持续夯实。总体看,我县工业经济呈现协调发展的向好态势,为我县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2.产业结构日趋完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经过5年的再调整,我县工业基本形成了医药产业、营养保健品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三大主导产业。2020年末,全县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3.7亿元,同比增长17%;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1亿元,增长7%,生命健康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亿元,占全县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0%,成为我县的第一大主导产业。

3.项目建设取得新的突破,质量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康恒生物质发电、新珍饰品、龙肽生物科技、春天药业鹿产品深加工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吸引了一批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关联程度高的好项目、大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康恒生物质发电项目实现投产并网发电;茅台集团的茅鹿源牌保健酒已上市销售,中药饮片车间设备安装完毕,发挥“南酒北药”优势,打造鹿酒联盟。东阿鹿产业园项目厂房完工。亚欧生物项目开工建设。投资20亿元的广鸿集团一带一路双向牵引示范区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开工前准备。

4.工业园区建设已见成效,园区承载能力大大增强。生命健康产业园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已经实现了“九通一平”,成为我县鹿产品加工及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的生产基地和加工平台。园区现已入驻企业55户,骨干企业20户;安民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起步区1平方公里实现了“七通一平”,目前入驻企业11户;郜家店工业园1平方公里起步区完成了路网建设,目前入驻企业1户。

5.科技创新创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扶持产业发展,加快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五年来,全县转化科技成果25项,其中,辽宁鹿源的“鹿胶原蛋白营养组合物”研究填补了该应用领域的空白;获得市技术发明奖2项、省级科技项目立项3项、省级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直接投资科技创新项目2项;签订院地、院企等产学研合作协议27项。目前,我县有3家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省级鹿产品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3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市级众创空间、6家市级研发中心。“十三五”期间高高食品、新珍饰品等企业相继进行了搬迁扩产升级改造。我县的许多工业产品销售全国各地,部分产品出口到日、韩等国,人参、鹿茸中草药材等土特产品享誉东南亚。

(二)“十三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评价

“十三五”期间,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初步确立了工业发展方向,通过招商引资与名企合作,工业体系日趋完善,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由于企业可抵押资产少,受信贷规模和贷款条件的限制,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处于扩张期的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二是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缺乏具有支撑作用和牵动力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薄弱,结构不合理,链条不完整或处于低端产业链,市场开发能力弱。三是工业企业信息化度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信息化管理,只有部分企业在网上建立电子销售平台,缺少信息化专业人才。企业家思想和素质有待提高。个别企业家管理方式粗放,思想落后,家族观念较强,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团队管理意识,制约企业发展。

二、“十四五”期间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

1.工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带来的挑战。发达国家实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工业产品的出口增长受到抑制,在“逆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很难有大的提高空间。对全球产业分工信心的动摇导致供应链外迁加剧。“科技冷战”增加了技术获得与产业升级的难度,会造成引进国外先进产品、技术和人才的难度加大。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复杂多变,不利因素明显增多,但对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进口替代”,国外竞争的“消失”和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意味着工业实现技术突破和面临发展壮大的机遇。

国内工业化进程区域不平衡带来的挑战。由于梯度发展战略以及各区域资源禀赋、工业发展基础差异等原因,全国工业化进程在不同区域发展不尽相同,总体上呈现出东部、中部和西部逐步降低的梯度差距。“十三五”时期,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市就已经步入后工业化阶段,其他大部分东部省份处于工业化后期,辽宁省也进入了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西丰工业与省内其他县区及全省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受马太效应影响,两极分化现象不容忽视。

2.工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东北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机遇。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帮助、推动振兴发展的专门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作出了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战略部署。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赴东北,实地考察东北振兴情况,站在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深刻阐释东北振兴的重大意义,着眼“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目标任务,提出6个方面的明确要求,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这为西丰未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其中,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是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最活跃的领域。在新技术突破催生的新兴产业,世界各国均未具有特定的产业能力,大致处在相同的起跑线上,为后发地区“换道超车”提供机遇。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遇。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核心要义。“十四五”时期国内市场需求规模的持续扩张与需求层次的提升,将会形成显著的本土市场优势,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技术投资需求也将不断增强,工业在先进技术设备投资方面存在巨额欠账,在人口红利消失和“智能+”时代到来的双重影响下,机器人等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和系统将会成为驱动投资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总的来看,由于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各类问题和困难有进一步扩大的风险,西丰工业发展已经进入战略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面对严峻的挑战,更加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更加客观的认识西丰工业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突出困难和问题,更加坚决的落实党中央确立的新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更加务实的推进振兴西丰工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

三、“十四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抢抓振兴东北为契机,狠抓落实担当作为,进一步做好攻坚克难、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围绕“数字西丰、生态西丰、健康西丰”目标,打造“数字化、智慧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增强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水平。坚定不移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打造生态郡养生谷健康城,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工业和传统工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西丰工业振兴。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末: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比2020年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实现12亿元,比2020年年均增长28%。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

规模企业发展到40户以上,完成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比2020年年均递增29.5%;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0亿元,比2020年年均递增36%。

完成重点工业项目建设40个,其中技术改造项目10个。

新产品开发累计实现150项,新产品新增产值4亿元。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户以上,培育瞪羚企业5户以上,独角兽企业力争实现零的突破。

年产值5亿元企业达到5户以上。

四、“十四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工业发展围绕生命健康产业,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茅台保健酒、春天药业、采逸野蚕丝制品、广鸿健康产业等与生命健康产业有关的大项目为支撑,引导各类要素,促进鹿、柞蚕、中草药、保健品等企业工业集中、产业集聚,不断发展壮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力争“十四五”期末,生命健康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对全县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85%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大做强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突出抓好三大产业

围绕鹿、柞蚕、中草药等资源,发展鹿产品加工及医药、保健品、保健酒等产业。集群以茅台集团、金丹药业、辽宁鹿源、鹿宝堂药业、鹿滋堂生物、龙肽生物等企业为基础,依托东北参茸中草药材商贸流通集聚区平台,发展壮大产业集群,通过企业间合作,提高集群科技含量,走新型现代产业发展之路。重点推进广鸿健康产业一带一路东北参茸中药材双向牵引示范区、茅台集团保健酒和中药饮片项目、龙肽生物科技项目等;推进部分企业产品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引导企业建立网上销售平台。到2025年末,集群内企业总户数达到200户,实现产值150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突出抓好以下三大产业。

一是医药保健品产业。积极推进行业融合发展,培育保健品品牌,以鹿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依托春天药业、金丹药业、辽宁鹿源、鹿滋堂生物等企业的特色产品和技术,进行以商招商,吸引知名保健品生产企业投资,拉长拓宽产业链,引进先进技术,开发我县鹿、柞蚕、中草药等深加工产品,促进医药保健品行业发展壮大。到2025年末,医药保健品产业工业销售占比达到50%以上。

二是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优化全县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进行深加工。以茅台酒为首,使西丰保健酒行业扩大市场份额;以圆上圆有机稻米为龙头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开发生产米粉、代餐粉等精深产品;以中敖西丰清真食品为龙头发展肉类加工产业链,开发生产骨粉、血浆蛋白粉等精深产品;推进昊军食品做大做强,继续开拓国内市场;在不断培育高高食品等本土食品加工企业的同时,引进其他知名品牌大企业,重点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到2025年,绿色有机米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以上,蔬菜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以上,肉牛年加工能力达8万头。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工业销售占比达到30%以上。

三是柞蚕产品深加工产业。加强柞蚕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以柞蚕丝系列产品为重点的服装加工业,塑造以“天然”为主题的西丰纺织工业和产品的形象。整合资源,协作发展,推进辽宁采逸与国内大企业合作,盘活易兴丝绵等5户企业,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抢占国内外市场份额。到2025年末,柞蚕产品深加工产业工业销售占比达到10%以上

(二)完善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我县“三点一线”工业集聚区

一是继续开发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园区,完善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园区的道路、上下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工程,实现“九通一平”。园区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保健品深加工为主导,以绿色食品及其他综合产业为辅助,全力打造茅台保健酒、中国野蚕丝、西丰梅花鹿三大版块。二是“十四五”期末,安民工业园区起步区建设实现“七通一平”,原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产品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化。新上项目应符合节能环保要求,最终摆满安民工业园区。三是科学定位郜家店工业园区,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以康恒生物质发电企业为依托,吸引相关配套产业落户园区,到2025年末,园区基础设施投入2亿元,完成1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新入驻企业10户以上。

(三)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抢抓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产业,让我县的特色产业发展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引导企业采用电子商务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广泛交流与推广,全力营造“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浓厚氛围,建立网络商城运营平台,注册多种产品。

(四) 发展5G网络应用产品,推动5G产业发展

积极推动5G相关产品的应用,特别是5G基站建设完成后,全力推动5G网络应用。一是利用5G网络,施行路灯联网、联网监控、小区充电桩等项目,建设智慧西丰。二是鼓励县内医院结合5G网络探索发展远程诊疗、远程监护、远程查房等新的医疗模式。三是推动县内中小学使用5G网络,开展远程教学,开设名师讲堂,完善远程教育。四是鼓励旅游景区利用5G网络,结合无人机、4K高清等技术,发展旅游产业。五是推动企业上云,推广云主机、云会计、云法律等工业互联网产品,鼓励工业企业使用5G网络。六是依托现有的农村大数据平台、民生监督大数据平台和“脱贫路上党旗飘”微信平台“三大平台”的成功经验,推动服务民生数字化建设。

(五)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提升研发中心建设水平,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重点实验室,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2025年末全县实现铁岭市级研究开发中心8户。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校等部门的合作,引进推广科研成果,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组建辽宁鹿源参茸饮片有限公司技术转移中心。加强科技特派工作。力争2025年末全县组建5个以上的省级科技特派团,适当组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逐步提高科技平台的服务水平与能力。力争2025年末全县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户以上。支持发展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在产业上有重大需求、技术上有重大突破、能迅速形成市场竞争力的重大关键产品和区域特色产品,大力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发展。力争2025年末全县培育瞪羚企业5户。

(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加快培养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激情,充分发挥人才对创新驱动的核心作用。一是加强人才教育培养。开展高校、科研院所与重点企业双向挂职,鼓励科技界和产业界的人才流动和交叉兼职,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加快培养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进一步推动院士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充分利用好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省“兴辽英才”计划等各类科技人才支撑平台,凝聚省内外优质人才资源为我所用。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强化“不求所有但为我用”的理念,重点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行业、学科和领域紧缺急需的人才。要采取“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引才方式,“一箭三雕”引进项目、团队和技术。三是激发创新创业激情。全力推进落实《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的通知》(辽科发〔2019〕9 号)和《铁岭市推进人才集聚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铁委发[2018]10号)等政策,营造平等竞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宽松环境。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对科技人员的股权激励、职称评定、成果奖励、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让科技人员名副其实、名利双收。

(七) 大力盘活闲置资产

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积极性,盘活一批存量闲置厂房特别是停产企业厂房,以此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存量吸引增量,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盘活方式上,采取依法清理、有偿收回、破产拍卖、兼并重组等方式让一批老企业、老项目、老地盘焕发新的生机。在政策配套上,要通过政策引导,奖优罚劣,疏导结合,鼓励闲置资产有效利用。在盘活招商上,采取边清理边盘活原则,一企一策,科学制订盘活措施和方案,策划有价值的招商项目,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盘活闲置资源。“十四五”期间力争盘活项目30个以上。

五、“十四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对工业发展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全县上下要目标统一,集中精力抓主导产业、抓大项目,创新工作方法,突出工作重点,带动全县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二是加强政策引导。设立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用于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的贴息和补助、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的扶持、名牌产品奖励等,促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树立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制订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切实推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建立运行调度监测体系,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一是以研究运行的规律性、把握形势的预见性、剖析典型的深刻性、分析成果的权威性为基本要求,建立“纵向到企业、横向到行业”的工业经济运行信息直报系统,重点对骨干企业进行分析和调度,形成信息灵、反应快、分析透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分析体系。及时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3.强化项目招商,提高项目投产达效率。一是紧紧围绕国家七大振兴产业,依托专业化产业园、优势主导产业,把注意力和着力点放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大项目、国有大企业、民营大集团、国外大公司上、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引导国内外的企业向我县重点发展的产业投资。二是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协助落实土地、环保、资金等各种实施要素,确保项目如期建设,按期投产达效。

4.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通过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推动我县整体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二是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新突破,开发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5.培养引进人才,建立完善培训机制。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我县重点工业项目的实施和建设。加大对紧缺、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创新培训机制,加大对企业员工专业技能培训,满足工业迅速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要。

6.加快实施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摒弃“家族式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加强对企业家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培训,培养企业家的现代管理意识。要鼓励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7.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金融机构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银企合作、银企对接。支持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8.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重点打造特色民营企业。重点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深入开展“送管理、送咨询、送服务”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发展县域经济,打造特色产业,引导和培植县域经济形成区域经济优势,是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工业化、特色产业规模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模式。我县的生命健康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培育,已形成产业集群,紧紧围绕“扩量、提质、增速”三大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强做大县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