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满族乡“十三五”规划

来源:西丰县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7日

明德满族乡“十三五”规划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机遇

(一)基本情况明德满族乡是长白山哈达岭余脉,位于西丰县西北部,是两省三县的交汇处。东与本县钓鱼乡毗邻,西南与本县的郜家店镇接壤,西北与开原莲花满族镇相连,东北与四平叶赫相接。地理方位为北纬41度10分至41度50分,东经124度30分至124度57分之间。地理结构为七山半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山区乡。

全乡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5个自然屯,人口10500人,3060户,有汉、满、蒙、回、朝鲜、锡伯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6.2%。耕地面积29437亩。

全乡主导产业以玉米、柞蚕、烟叶、冷棚瓜、榛子、林下参、梅花鹿为主。到2014年末,全乡榛子8000亩、烟草500亩、冷棚瓜200亩、林下参2000亩,全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公共财政实现指标收入940万元,比上年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 亿元,比上年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6000 万元,比上年增长2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

我乡生态资源丰富,全乡有林面积10555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多种动物被列入在《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河流占地3443亩,全乡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两条,冦河、艾青河。10平方公里以下5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两条明德河、老虎林河,5平方公里以下有6条:作新河、圣泉河、柳河、中英河、大兴河、福榆流域河。明德乡地处寒温带,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二)发展机遇

  十八大以后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是我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县少数民族事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1、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给少数民族发展带来的机遇九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深刻阐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准确地把握了新形势下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提高做好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

 2、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建设带来的机遇。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极为关键的五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重点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难点也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我们少数民族乡镇应紧紧抓住这一新机遇,充分发挥各项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推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逐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3、西丰确立的“生态郡、养生谷、健康城”战略带来的机遇。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做为西丰的发展战略,给少数民族乡镇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少数民族乡镇大多数远离主要公路沿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理想的场所。得天独厚的风景旅游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具有很高的商业开发价值。满族特色文化开发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将进一步增强,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文化、旅游将成为民族乡镇、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改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目的,以解决少数民族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精准式扶贫为切入点,加快推动明德满族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特色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乡镇特色资源优势、特色文化优势,做大做强特色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休闲旅游业,打造满族乡特色生态品牌。积极建设民族民俗文化展示和游览基地,推进民族文化有形化、文化载体项目化、文化成果精品化。

  坚持均衡发展原则。按照“合理布局,优质均衡”要求,大力改善少数民族乡镇基础设施条件和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积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和公共服务普惠。

  坚持借力发展原则。发挥少数民族乡镇的政策优势,构筑借力发展平台,拓宽借力发展渠道,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整合资源,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努力形成少数民族乡镇内源式发展和外源式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坚持和谐发展原则。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强化社会管理,让各民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环境。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全生产功能、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全乡形成“五心”、“二轴”、“四片区”的产业布局。五心即:生态度假中心、特色养殖中心、满族风情购物中心、休闲旅游集散中心、工业园区。二轴即:居贤作新轴线、横街明德轴线。四片区即:传统农业区、设施农业观光区、特种养殖区、旅游休闲区。

  2、具体目标经济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增幅高于全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7个村国民生产总值产值达到8.8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年均增长15%以上;60%的低收入农户(低保户除外)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0元。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力争到2020年,全乡农村饮用安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开通数字电视的村达到90%,实现30个自然屯屯通、整体搬迁合并5个自然屯,每村一台垃圾清运车、一个垃圾填埋场,危房改造率达100%。

社会事业发展达到新高度。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公共服务逐步改善。力争到2020年,幼儿园入园率达到100%,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维持在100%,高中入学率达到80%少数民族群众健康知识普及率达到88%,新农合参合率维持在95%以上;建成民族特色村寨3个,新建满族特色食品基地1个;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特困群众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经济

  未来五年,围绕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结合少数民族地区优势资源条件,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旅游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发展平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7个村国民生产总产值达到8.8亿元,少数民族群众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

  1、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大力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一村一品”计划,积极引导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生态农业发展平台。以提升农业种植基地建设水平和推进畜禽规模养殖为重点,支持各村建设一批家禽养殖基地、烟草基地、蔬菜基地、榛子基地、中药材基地、蛙基地、柞蚕产基地等民族特色种养基地。引导鼓励少数民族群众通过家庭农场、合作等形式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支持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优势、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地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以及特色畜禽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促进当地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1-1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导向表

产业平台

产业布局

发展导向

  柞蚕丰产基地

  巨英、尚文、作新、东平

  加大蚕场中刈面积、培养蚕茧经纪人队伍、引进柞蚕茧加工新技术

  烟草基地

  横街村、东平村

  扩大种植面积,做大做强专业合作社,对种植户给予优惠贷款,鼓励发展烟草基地。

  中药材基地

  作新、尚文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明德中药材特色品种,积极开展林下参、林蛙等中药材种植。

  榛子基地

  明德、巨英

  积极扩大榛子低产田改造,引进榛子加工企业入驻,做好榛子相关产品开发。

  蔬菜基地

  明德、尚文、巨英

  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引进蔬菜新品种,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开展甜瓜、黄瓜等绿色蔬菜种植。

  养殖基地

  明德、尚文、居贤

  积极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开展、生猪、山羊、蛙、梅花鹿等畜禽养殖。引导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禽畜养殖与城区市场对接机制,减少流通环节,提高经济效益。

 2、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打造少数民族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平台。重点培育蔬菜、柞蚕制品等加工业,延伸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结合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开发,挖掘开发一批具有满族族特色的民族手工艺产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开展生产加工。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

  3、积极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充分利用老爷岭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满族族民族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结合特色满族族村寨建设,打造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业发展平台。积极发展农家乐和民俗型乡村旅游,依托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积极开发观光采摘型、休闲度假型、农事民俗体验型、餐饮住宿休闲型等旅游产品,鼓励建设一批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休闲农业观光基地。扶持建设聚贤农庄、农家乐等一批特色农家乐。力争到2020年,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建成民族特色种养基地或休闲农业观光基地5个。积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重点建设老爷岭休闲旅游区等大型休闲旅游项目,完善旅游景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4、积极培育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制定优惠政策,调整规模标准,扶持培育若干农业龙头企业。突出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延长优势产业的产业链。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形成“一个龙头建一片基地、带一片农产品、富一方农民”的发展格局。鼓励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创办各类专业协会,培育和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

   (二)大力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

   未来五年,重点建设一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安排与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电力通信、乡村道路、村庄整治等项目,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1、加快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积极推动农村联网公路、通村公路和通景公路建设,逐步解决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加快建立覆盖村的客运服务体系,形成以乡中心客运站为骨干、村级简易候车站为依托,与其他客运方式衔接良好、乘换方便的多层次客运网络,方便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

  2、建设完善水利饮水设施根据农业生产和防洪需要,改善水利设施条件,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防洪减灾能力。推进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对不具备集中供水条件的屯,通过改扩建蓄水池、自流井等小型水源工程,配套相应的净水消毒设施,形成小型独立供水体系,逐步解决少数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力争到2020年,农村饮用安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3、切实改善能源通信设施加强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推进一批电源、电网工程建设,保障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积极发展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新能源,推广太阳能。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向少数民族地区延伸。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通信网络的维护力度和服务,做好无线通讯网络信号质量提升工作,确保通信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

  4、着力优化民族村镇环境以城镇市政设施、公共事业设施和生产经营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村镇建设的力度,全面改善村镇设施条件。大力推进村庄整治,深入实施“美丽乡村”,适当增加村庄整治资金投入,推进农村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卫生改厕、村内道路、村庄绿化五大类项目建设,实现乡村环境“净化、亮化、美化”。力争到2020年,完成村庄整治的民族村达到80%。实施少数民族村镇亮工程,结合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加快特色街道、建筑的翻新、改造,美化村镇面貌。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实施一批农房集聚点和农房集聚改造建设工程,改善少数民族群众居住条件。

  )积极传承发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积极完善少数民族地区文体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优秀少数民族文化节庆活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

  1、大力推进民族文化特色村建设以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为目的,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民族特色村寨和民俗风情园建设,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工程。未来五年建成满族特色村寨3个,实施民族民俗风情旅游项目1个。重点支持明德村、横街、居贤满族特色村寨建设搭建族民族特色文化对外传播、旅游平台。

  2、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文体事业推进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继续加大乡综合文化站建设的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到2020年,实现村村有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大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积极推广蛤喇蛤、剪纸等传统文化体育项目,积极组织少数民族运动员参加体育项目赛事。

 3、做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深入挖掘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重点依托乡综合文化站开展满族民俗展示、积极开展族文化整理、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加大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强对满族古籍、民族服饰等文化载体的抢救、搜集、保护工作。

  

附件一:规划重点工程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性质

建设内容

建设年限

计划投资

  1

  中药材基地

改扩建

  尚文村林下参5000亩

2015-2020

  300万元

  2

  蔬菜基地

新建

  明德村绿色蔬菜小区三个

2015-2020

 600万元

  3

  榛子基地

扩建

  建设高标准榛子园20000亩

2015-2020

  500万元

  4

  柞蚕产业基地

扩建

  高标准生态蚕场20000亩及加工厂

2015-2020

  1100万元

  5

  畜禽养殖基地

扩建

  明德村生态养猪场年出栏生猪5000头

2015-2020

  2000万元

  6

  休闲农业观光基地

新建

  居贤、明德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和旅游观光带。

2016-2020

  1000万元

   7

  老爷岭休闲旅游山

新建

  休闲配套设施建设。

2016-2020

  1000万元

  8

 张织锦蚕丝被厂房建设

新建

  蚕丝被加工厂房建设。

2016-2020

  200万元

  9

  聚贤农庄

新建

  占地面积35亩,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2016-2020

  500万元

  10

  特色民族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项目

新建

     横街、明德、居贤

2015-2020

  3300万元

  11

  老爷岭通景公路

扩建

      扩建14.2公里、8米宽

2016-2020

  800万元

  12

  临横环路

续建

     全长18.9公里、8米宽

2015-2020

  500万元

  13

  小门户移民地质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

  实现三通一平,硬化道路500米,绿化700平方米、移民安置40户。

2016-2020

  300万元

  14

  横街-作新绿道网建设

新建

  驿站、绿色景观及道路建设。

2015-2020

  300万元

  15

  小流域治理工程

新建

  明德西河、老虎林河、作新河、圣泉河、柳河、中英河、大兴河、福榆流域

2015-2020

  1105万元

  16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改扩建

  30个自然屯

2015-2020

  500万元

  17

  文化广场

新建

  作新、横街、巨英、明德村特色文化广场

2015-2020

  100万元

  18

  中心小学操场

扩建

  占地16.4亩。

2015-2020

  146万元

  19

  中心幼儿园建设

新建

  以中心小学为依托建幼儿园

2015-2020

  65万元

  20

  乡镇卫生院建设

扩建

  达到每千人2名医生和3.5个床位、一体机三台

2015-2020

  585万元

  21

  满族特色村寨

新建

  横街、明德、居贤

2015-2020

  3000万元

  22

  农房改造项目

新建

  每年170间,每间约0.5万元。

2011-2015

  85万元

  23

  满族文明特色一条街创建

新建

  明德村新建房屋安按照满族风情批件

2015-2020

  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