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西丰县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7日

西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0年12月22日在西丰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十二五时期是西丰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跨越赶超、强县富民升位的关键时期。制定十二五规划科学描绘发展蓝图对西丰未来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意义深远。

第一章  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战胜了重大自然灾害深入实施开放立县、工业强县、流通活县、民营富县、生态兴县五大战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勇于突破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及各项建设任务得到逐步实现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果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到2010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8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长29.7%;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28.7:38.2:33.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亿元是2005年的8.3倍年均增长5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亿元是2005年的四倍年均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2.7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7%。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500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

工业强县步伐加快。经过五年发展医药保健品、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迅速成长辽宁隆达集团公司、沈阳机床西丰分公司、辽宁美麟集团公司等企业不断壮大。医药保健品产业园和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筑巢引凤成效明显园区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3.1亿元引进南京同仁堂(西丰)健康产业园、赫格雷西丰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到十一五期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0户比2005年增加43户。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92亿元工业增加值2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50亿元年均增长44.3%;增加值完成12亿元年均增长27.4%

农村经济稳步壮大。鹿、中草药等八大特色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到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鹿场达220个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正式冠名为中国鹿乡”;中草药材种植面积10.4万亩林蛙池达3100个,年产商品蛙3000万只榛子开发总面积达到30万亩年产榛子600万公斤食用菌开发2000万袋山野菜人工归圃1万亩保护地瓜菜生产面积10万亩放养柞蚕50万亩。畜牧产值实现18.3亿元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40万头、23万头、18.5万只、1700万只。五年间全县粮食累计总产量166.8万吨。全县被列为省三品整体推进示范县绿色食品标识认证11个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认证26个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县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8家农产品加工总量23万吨带动农户4.7万户。

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商贸流通业实现新发展全县建成了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鹿城商贸大厦、东北参茸中草药材市场等大型商贸流通平台。中国东北参茸中草药材市场被列为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经营户总数达到389户实现交易额23亿元。城乡较大规模商品市场达到16个。旅游业方兴未艾完成《西丰县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初步形成了以冰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城子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中心景区的观光旅游精品线路。金融保险、信息通讯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十一五期间城乡面貌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实施了辽开高速公路、诚信水库、一次变电等一批大项目。辽开铁路货运正式通车诚信水库、一次变电等工程顺利竣工极大地改善了城乡路网差、县城群众吃水难等基础设施滞后状况。到2010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1262公里比2005年增加401.5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46.99公里/百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建成移动、联通基站70个实现了广泛互联网宽带接入并向光纤接入过渡。宽带用户和无线基站信号覆盖全县大部分地区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通信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城乡发展日趋协调。县城核心地位日益显现旧城区改造加快六安新区初见规模。五年间改造棚户区29片、拆迁面积16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开发育英、解放等高标准住宅小区10个。完成顺城路、解放路、六安路等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及农民新村、老年公寓、消防指挥中心等工程。城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6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0.75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5.12平方米。省级园林城市通过省专家组评审。“十一五期间完成6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和47个村庄整治规划全县乡(镇、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乡镇新农村发展生机无限。

改革开放不断拓展。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2.6亿元、农业政策性保险4100万元。较好地完成了国有企业、集体林产权和商业、农经委等系统改制任务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乡镇事业单位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化了工资制度改革城乡公办教师工资及补贴实现县统筹。各项财政收支管理改革有序推进实施了财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乡财县管乡用等方面改革。五年间招商引资共引进项目330个到位资金126亿元全县累计新批外商投资项目8个出口队伍扩大到41家其中外资企业13家自营出口企业28家。到2010年外贸出口创汇实现1000万美元年均增长12.3%;实际利用外资2020万美元年均增长34%

环境保护成绩斐然。十一五期间实施了城区生活污水治理厂、公合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城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到2010年全县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2.03吨标准煤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51.14立方米。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2005年削减1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及烟粉尘排放量均完成总量控制指标。工业企业排污达标率达到84.6%。城镇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建设不断加强。五年来全县完成植树造林37万亩封山育林50万亩。在全省率先实施封山禁牧工程实行严格的天然林管护制度全面执行二次间伐营林政策。森林覆被率达到60%,获得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称号。围绕防洪抗旱大力开展以水源建设、节水灌溉、河道治理、水土保持、饮水安全、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五年获省农建大禹杯优胜单位。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顺利完成新一轮普九省级验收创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中专1所省级重点高中1所省级幼儿园1所创建市级校园环境艺术化学校34所县级11所创建率达95%。创办社会力量办学幼儿园85所。完成危改面积8600平方米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调整学校37所。科技水平得到提升五年累计完成专利申请268项取得科研成果12项。西丰中药材产业化开发项目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美麟牌柞蚕丝被创国家名牌。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良好新建8个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十一五期间开通120急救中心建成传染病防治区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农村卫生院14所、村级标准化卫生所201个实施了中医院综合楼、县第一医院业务楼等项目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开展参合率达到93%。城乡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新建乡镇文化站10个、文化广场61个、农家书屋174个建设了体育馆。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村村通有线电视信号覆盖全县175个行政村606个自然屯。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改造2.1万户。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到2010年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险人数近15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参保人数134522人。城镇实名制就业人数达到20700人。城乡低保户数12412完成危房改造1503户。五年间投入扶贫资金4647万元完成整村推进开发式扶贫项目村59个20713户贫困农户实现脱贫。五五普法顺利实施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全县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机遇。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国内间的融合度更趋紧密生产要素流动更快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竞争也更趋激烈。

从挑战来看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在后危机时代国内外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发展环境及面临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挑战较多。我国稳增长、惠民生的压力仍然较大调结构、促改革的迫切性增强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对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新要求。从自身情况来看全县经济实力弱小财政收入不高产业基础薄弱缺少对全县发展起支撑和牵动作用的产业和项目造成发展的基础不够雄厚。加之受资源、环境、市场等制约前进中必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阻碍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机遇来看未来五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总体态势不会改变。国家将继续完善和实施一揽子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型的策略继续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建设和突破辽西北这三大战略构筑起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辐射、带动和融合形成西丰与全省沿海、腹地等其它地区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资源优势互补、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铁岭在未来五年实现四个跨越的战略构想并将西丰县列入县域经济发展突破区给予重点扶持。同时全县多年发展积累的产业基础作用日益显现发达地区因生产、资源要素紧缺向落后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为全县未来五年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

第二章 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发展原则

战略任务战略定位发展目标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速县域经济超前突破、实现绿色包容性增长和富民强县升位为目标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加大投资、扩大消费为手段全面实施开放立县、工业强县、三产活县、生态兴县、全民创业五大战略加快发展机械装备制造、医药保健品、农副产品加工和生态旅游等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西丰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富庶、活力、生态、幸福的新西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四发展原则

坚持后发赶超。十二五时期是全县推进实施五大战略、改变落后的重要时期全县上下务必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正视差距破解难题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合力攻坚奋勇争先确保主要发展目标平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实现县域发展超前突破实现在全省位次快速前移。

坚持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创新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突出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做特做深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活做大服务业构筑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努力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和竞争能力较强的县域经济体系。

坚持统筹协调。坚持产业开发布局、主体功能区布局与城镇发展布局的协调注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近期目标与中长期发展目标之间的衔接和平衡科学推进县域发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促进城乡统筹加快新农村建设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

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和谐西丰建设。

(五战略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县要着重加快实施以下五大战略

1、开放立县战略。加快西丰发展关键在开放。全力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和产业分工努力促进县域经济与国内外市场的融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招商环境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工业强县战略。工业是财源支柱是县域经济的支撑工业强则县域经济兴。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必须把工业做大做强。以园区为载体走集群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深入实施企业提升工程、项目工程、并购工程、产业集群工程及节能降耗与淘汰落后工程等工业五项工程实现工业化的迅速提升形成工业统领经济的新格局。

3、三产活县战略。通过搞活流通促进生产与消费的融合推进产能的扩大促进消费的扩张拉动内需增长创造更大的财富。要突出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的商贸龙头地位着力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

4、生态兴县战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西丰县的一大特色也是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要正确处理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快发展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上项目、兴产业依靠生态特色求发展。综合实施山、水、林、田、路等治理工程。突出林业工程建设加大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力度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污染治理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5、全民创业战略。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对全县加快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鼓励民营经济提档升级的政策措施建立全民创业的激励机制和服务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培育骨干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不断壮大。

(六战略定位

结合西丰的基本县情包括国土空间自然属性、环境容量能力、资源承载能力抓住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积极融入沈阳经济圈绿色保障、产业崛起、跨越升级为方向着力打造五大基地:

1、 打造全国最大的鹿茸及医药保健品生产、加工、流通基地

2、 打造辽宁省绿色生态型产业基地

3、 打造辽宁省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基地

4、 打造辽宁省装备制造配套加工产业基地

5、 围绕东北亚丝绸之路北方丝源地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基地。

(七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10亿元年均增长25%;力争率先突破跻身辽宁省中等县(市行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亿元年均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亿元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亿元年均增长20%

——结构调整目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5:47:38。其中:第一产业32亿元年均增长10.4%;第二产业100亿元年均增长31%;第三产业78亿元年均增长28.2%

——社会发展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4‰以内总人口控制在36.3万人以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雄厚氛围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更加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00元年均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元年均增长15%。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城镇发展目标。城镇集聚作用明显城镇体系布局比较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竞相发展。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

——外经外贸目标。经济外向度显著提升外贸出口创汇2500 万美元年均增长20%;直接利用外资5020万美元年均增长20%

——生态环保目标。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2015年全县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20%。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达到320天以上。森林覆被率达到63%

第三章  产业发展和布局调整

十二五期间全县产业发展总体要求是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强力扩张第二产业繁荣壮大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三次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和布局的科学化、合理化构筑起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体系。

(八强力推进县域工业化步伐

十二五期间以信息化为支撑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方向围绕实施工业五项工程”,三点一线工业集中区为平台通过产业技术进步和企业自主创新着力建设机械装备制造、医药保健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绢纺服装、矿产资源开发和精密仪器制造及高科技电子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布局优化、产业集聚、总量扩张、质量提升增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28.5%;工业增加值实现92亿元年均增长33.1%,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3.8%

1、突出建设三点一线工业集中区

十二五期间以医药保健品产业园、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郜家店工业园区为节点以高速公路、辽西铁路、辽开公路三条交通动脉为主轴打造三点一线工业集中区使其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先导区和集聚区。到十二五期末,“三点一线工业集中区规模效应明显实现工业总产值295亿元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80%以上工业增加值85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3%。区域内入驻企业420户税收25亿元安排就业3万人。

1西丰县医药保健品产业园

西丰县医药保健品产业园区位于西丰县城西部面积8平方公里是充分利用西丰的人参、鹿茸、柞蚕、林蛙、中草药等特色资源建立的低碳生态型产业园区。产业定位以鹿茸、医药保健品深加工为主导以绿色食品加工及其它综合产业为辅助是铁岭市17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投资7.5亿元建设园区道路、上下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工程达到七通一平标准为引进项目搭建平台。到十二五期末入驻企业200户实现产值130亿元。

西丰县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

产业园位于安民镇规划面积6.33平方公里以机械装备制造和机械加工为主导产业是辽宁省政府确定发展的一县一业重点园区之一。基础设施投资6亿元实现七通一平。在一期基础上二期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建设完成。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园区入驻企业50户实现产值110亿元。

3)郜家店镇工业园

园区以精密仪器制造、高科技电子为主导产业建设精密仪器制造、高科技电子产业集群。五年间,基础设施投入5亿元到2015年开发面积3.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户数40户实现产值50亿元。

2、 建成医药保健品机械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集群

    1)医药保健品产业集群。该集群是铁岭市十大重点建设集群之一。集群围绕鹿、林蛙、中草药等资源以辽宁金丹药业、铁岭鹿宝堂药业、辽宁鹿源等企业为基础做大做强辽宁鹿源、铁岭鹿宝堂药业、铁岭吉达生物、铁岭民和鹿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全面提高企业科技含量打造企业精品走新型现代医药产业发展之路。推进南京同仁堂西丰健康产业、赫格雷(西丰)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园、辽宁金丹药业有限公司中药产品加工等大项目建设。推进与南京医药集团的战略合作力争全部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全部达产达效推进赫格雷(西丰)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园项目建设步伐支撑产业集群快速壮大打造辽宁省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到2015年实现产值145亿元。

2)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集群聚集地为安民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围绕宏运铁矿资源及辽宁隆达25万吨优质铸造生铁资源以辽宁隆达集团和沈阳机床西丰铸造分公司为基础以沈阳机床、长春一汽、辽宁专用车基地等大型企业及基地为依托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辽宁隆达集团短流程8万吨风电机组核心部件产业化项目、铁岭一锋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的汽车离合器压盘、飞轮铸件及机械加工项目以及沈阳机床集团西丰铸造有限公司的年粗、精加工铸件1万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双盛永铸造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形成强势产业集群打造辽宁省装备制造配套加工产业基地。到2015年实现产值120亿元。

3、提升农副产品加工绢纺服装矿产开发产业实力

1)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依托玉米、肉牛、生猪、榛子、食用菌、山野菜等农业资源建设铁岭千水玉米系列产品加工、中敖西丰清真肉牛加工厂扩建、东日家禽肉鹅系列产品加工、盛金元冷冻食品、山野菜加工等项目建设年产3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到2015年绿色有机米加工能力达到4万吨蔬菜加工能力4万吨,年加工榛子1000万公斤,肉牛年加工能力10万头。到2015年实现产值25亿元。

2)绢纺服装产业。依托全县柞蚕资源大力发展以柞蚕丝系列产品为重点的服装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塑造以天然为主题的西丰服装纺织工业和产品的形象。发挥辽宁美麟集团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优势加快与南药集团合作推进上市步伐助力企业做强做大。发展秦泰服装、立信毛衫、易兴丝绵等龙头企业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抢占国内外市场。到2015年实现产值15亿元。

3)矿产资源开发产业。依托全县石灰石、大理石、陶瓷土、钼矿等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建筑保温材料、轻体环保空心砖等新型建筑材料。着重建设元宝矿业珍珠岩、中信集团年产400万吨水泥制品、平岗凌云钼矿开采与精选、大理石开采加工、陶瓷土开发等项目。到2015年实现产值45亿元。

4、推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以推进主导产业和两大产业集群发展为主攻方向通过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实现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专、精、特、新优势企业。到2015年全县规模企业达到400户完成产值340亿元完成增加值80亿元。发展产值超10亿元企业10户产值超5亿元企业10户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0户。十二五期间新产品开发累计实现150项争创省以上优秀新产品20个。

(九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坚持走特色路、打绿色牌、念开发经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思维经营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提高农民收入为基本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到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0亿元。

1、优化区域布局

积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建设两区一带”,即以西北部乡镇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发展区、以东南部乡镇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发展区和以西丰镇、郜家店镇、安民镇为重点的辽开线高效农业示范带推动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布局。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以鹿业为重点的畜牧业、以保护地蔬菜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和以中草药材为重点的林下产业叫响中国鹿乡药材之乡野蚕之乡品牌形成布局合理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2、 稳定粮食生产

    抓好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单产能力保证粮食稳定生产及供应。十二五期间粮食累计总产量200万吨。推进农业机械化步伐,到2015年,全县实现20万亩玉米2万亩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

3、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1梅花鹿基地。实施万头鹿场建设工程建成20个万头鹿场。到2015年全县鹿饲养量达20万只。2黄牛基地。重点建设8个肉牛产业基地每个基地肉牛饲养量2万头以上。到2015年末全县肉牛饲养量30万头。3设施蔬菜产业基地。新开发保护地蔬菜面积10万亩。重点建设平岗镇、郜家店镇、德兴乡设施蔬菜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到2015年末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20万亩。4中草药材产业基地。到2015年经营品种300个培育中草药材品牌5个建设中草药材产业基地10个中草药材种植面积30万亩。5榛子产业基地。十二五期间建设榛子产业基地8个标准榛子园200个其中基地规模5万亩以上的乡镇3个。到2015年末全县榛子开发总面积35万亩建设标准园15.2万亩。6柞蚕产业基地。重点在振兴镇、金星乡、钓鱼乡建设柞蚕产业高效示范园区3个全县柞蚕放养5000把。

4、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以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壮大辽宁美麟集团、辽宁鹿源、铁岭吉达鹿业等龙头企业着重推进辽宁美麟集团与南药集团控股合作争取2011年在美国上市促进柞蚕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重点建设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家专业合作社新建蔬菜批发市场4个壮大平岗辽北蔬菜批发市场、德兴旺德蔬菜批发市场和郜家店镇菜香园蔬菜批发市场。带动农业产业链条向纵深方向迈进。到2015年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0家年销售收入40亿元

5、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抓好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绿色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努力培育农产品名牌和地域品牌,“十二五期间实现新注册农产品品牌50个实现绿色农产品标识40个无公害食品认证30个。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发展到6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3.3%,年均增长21%;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实物产量达到50万吨年均增长20%。加快建设有机食品基地。对基础条件好的乡镇选择市场风险小的品种推广有机食品生产扩大示范基地规模。

(十大力发展服务业

坚持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发展并重拓展服务业新领域积极发展商贸、物流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提高对经济的内生拉动力。

1、加快壮大商贸流通业

强化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的龙头地位建设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突出做好交易中心建设经营使其成为鹿产品等特色产品生产加工中心、经营贸易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配货储藏中心、特色产业物流基地争创国家级绿色市场。加强与南药集团等企业合作打造中国参茸中药材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加快完善城乡商业网络。做强鹿城商厦和农贸市场规划建设4条商业街形成专业特色打造城镇中心商圈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及农机具购置促进市场繁荣。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加速改造传统运输业组建一批具有规模和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和专业性物流公司规划建设6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引进建设2家专业物流企业。加强信息网络、电子结算等体系建设发展连锁经营推行电子商务推进商贸经济发展。

2、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实施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战略依托原生态、皇家、国际三个品牌围绕创建六位一体(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的低碳高端国际旅游区的理念以休闲运动旅游、养生保健、国际会展为主题产品定位以打造西丰国际旅游区为目标以建设低碳旅游示范县城为基础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加快国际滑雪场、皇家狩猎场、国际垂钓比赛基地、温泉和森林养生度假区的开发建设。以西丰梅花鹿为品牌建设集鹿业养殖、文化欣赏、美食品尝、游览娱乐为内容的皇家鹿苑”,以北方优质丝绸为品牌整合柞蚕和丝绸文化资源打造集生产流程展示、文化展示、产品展示为一体的工业旅游项目以西丰土特产品、民间剪纸等为代表培育生产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挖掘和培育西丰旅游文化提高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提升旅游形象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旅游设施投入60亿元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3、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

按照城镇化发展趋势以棚户区改造、提升建筑品位为出发点以节地、节能、环保、创新为导向形成地产配置合理、具有特色的房地产业。加强物业、小区服务管理和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促进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健康发展。按照城乡规划的规模,“十二五期间全县房地产开发面积150万平方米。做好农村农民住房建设规划引导工作保证农村农民居住条件稳步改善。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设施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及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4、壮大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

按照构筑数字西丰的发展要求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满足社会各方多样化的信息服务需求用信息化促进产业的发展。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推进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使网络向农村延伸。建立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扶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促进融资担保机构规范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开拓发展网上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方式推广中间业务、银行卡等金融服务产品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拓宽保险服务领域。

第四章  城镇化和城乡基础设施

(十一提升城镇化水平

以规划为引导以基础设施为前提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人口转移为重点使产业向城镇集中人口向城镇集聚推动城镇化发展。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

1、合理布局城镇体系

坚持县城和农村小城镇协调发展构筑以县城为龙头、以中心镇为重点、以现有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形成一心两轴三区城镇空间发展布局。一心即以西丰县城为核心,“两轴即以辽开公路、铁路、高速公路为主轴以省道沈平线为次轴,“三区即北部特色农林区、中部核心加工区、南部生态旅游区三个城镇发展片区。实施一带两翼城镇建设工程引导发展串珠状网络状城镇链建设西起郜家店镇东至安民镇的小城镇带为县域经济最活跃区域并以此为辐射构筑布局级次分明、结构合理、点轴相连、互动并进的南北两翼协调发展的城镇群。规划村庄布局与城镇布局相协调。

2、突出城镇中心地位

    县城总体建设方向是将其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北方特色山水园林城市和新兴的工贸城市、铁岭市副中心城市。县城建设体现背山面河、带状组团的空间理念形成两轴三片区八组团的规划结构。实施城区东扩、南移、西进计划以寇河为发展主轴以石人沟河为发展次轴围绕火车站和交易中心及六安新区扩大县城规模提高县城中心辐射作用和带动能力。到2015年城区规划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积极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按照节约土地、设施配套、节能环保、突出特色的原则做好乡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城镇。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增强城镇的人口吸纳力和产业集聚力实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十二五期间把郜家店镇、安民镇建成工贸型城镇把平岗镇建成商贸型城镇把振兴镇、凉泉镇建成旅游服务型城镇把房木镇和天德镇建成农业产业开发型城镇。

3、做强城镇承载功能

统筹规划和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提高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相协调的原则实施与之配套的道路、给排水、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十二五期间完成旧城区棚户区改造任务建成快捷通达的城市主干道网彻底解决镇内行路难问题使顺城路、红旗路等达到国家一、二级标准。加快以铁路站点、高速公路出口为重点的城镇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建成完善的公共停车场和换乘枢纽。完成城区给水三期工程扩大净水厂规模改造城区供水管网提高供水能力保证城镇饮用水安全。实施城集中供热工程和西丰奥德燃气建设工程完成湿地公园及垃圾处理厂工程。农村小城镇要重点推进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形象。

(十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着重解决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问题提高支撑能力构筑全县快速发展的基础平台。

1、提升交通运输能力

以高速公路和开铁路为主骨架以国道303线及辽开线公路等省级公路为支撑以乡村道路建设为辅助形成县域内外快速交通网增强西丰对外运输能力更加快速接受发达地区辐射更好地促进与外界经济的融合。十二五期间完成4条县级公路91公里改造积极争取完成乡村老油路大修及断条路工程力争实现屯屯通公路县级公路力争全面达到二级路到2015年农村公路沥青(水泥路面达到1015公里。推进高速公路工程2012年建成通车。推进开铁路西丰西站客运、货运建设提高铁路运输能力。

2、增强水利保障能力

建立和完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水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及生态治理体系。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增强基本农田灌溉和防洪抗旱能力基本解决农村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十二五期间新建机电井5150眼改造450眼新建水源灌溉工程60处新增灌溉面积20000亩着重实施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诚信灌区建设工程。加强以寇河、碾盘河、艾青河、东辽河重点河流建设为主以县内小型河道为辅的河道生态治理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及易灾区域治理。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3、提高能源保障及信息传输能力

提高能源供给能力增强能源保障的可靠性。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聚能水体发电、三池一改等项目建设。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强城乡电网改造完善城乡输配电网保障供电安全。抓好煤碳安全生产和供应。整合信息系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增强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强以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扩大互联网用户使网络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网络全覆盖。

第五章   改革和开放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大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的资本、人才和技术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十三扎实推进各项改革

    1、推进行政及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为目标切实推进县乡政府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决策机制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2、深化农村改革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3、推进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

深化财政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能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和产业政策推进项目核准、备案制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完善和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创新金融机制创优金融环境增强金融对县域发展的支持作用。积极发挥公共资产投资运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十二五期间争取培育本土上市公司3家。

4、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加强物价监管进一步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发展新型消费业态积极拓展住房、旅游、汽车等服务性消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农资物流配送力度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

5、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通过招商引资、资产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集中政策资源培育骨干民营企业。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等领域。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础建设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1、加快发展对外贸易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夯实外贸出口基础促使特色产业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增强外贸出口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努力实现外贸规模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重点围绕建设两园一心”,积极利用鹿产品进出口贸易保税试点政策发展壮大鹿产品、山野菜等地产资源产品出口规模大力突破工业品出口提高产业层次和产品加工深度抢占国际市场。重点做强民和鹿业、吉达生物、鸿鑫土特产、立信毛衫等出口企业建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生产规模大的创汇企业实现出口快速增长。

2、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抓住有利机遇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在园区建设、资源开发、基础设施、服务业等领域引进域外项目和资金促进县域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切实用好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扩大利用外资总量。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日本产业园、日本汽车排气管生产、稻米加工、香港投资航空俱乐部、养老院等项目促进项目早日落地认真实施好利用亚行贷款建设城区给水三期工程和城区集中供热工程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以园招商、驻点招商和节会招商积极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重点区域开展主题招商和小分队招商引资引智招大引强引进、建成、投产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项目提高招商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积极融入沈阳经济区发展建设促进项目的引进和信息的融合促进西丰经济快速发展。

第六章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十五积极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融合

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广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形成高能效、低能耗、少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集约利用资源要素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1、加强生态建设

    全县生态环境体系布局建设分为中东部低山区、中部河谷区和北部丘陵区3个区域。要按照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合理开发、有序发展。突出林业建设在生态环境中的基础作用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增加森林碳汇增强固碳能力。通过实施林业工程”,积累森林资源提高森林及林地地表植被增强涵养水源能力及生态整体防护功能。五年间重点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小流域治理、生态蚕场以及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工程形成绿色屏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西丰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被率达到63%

    2、加强环境保护

实行项目环境评价机制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加强污染源头治理加强固体废物和大气污染防治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辽河西丰境内流域、寇河流域等重点流域以及诚信水库、宝兴水库等城市供水水源重点区域的环境保护建设好、运用好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切实提高垃圾、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处理能力。到2015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以上。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重点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开展。

3、促进资源利用

切实保护好土地、矿产、水等资源提高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统筹土地开发利用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科学进行用地数量和用地布局的综合平衡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布局控制加大耕地的开发整理力度力争使全县的耕地在现有的基础上质量不降低数量不减少保持耕地的占补平衡。加强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重视水安全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提高节能成效

加强节能宣传增强全民节能意识。健全能源统计制度加强能源统计能力建设完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改进和规范能源统计方法。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加大节能技术开发和高效节能技术而已产品推广应用。严格实行落后产能淘汰制度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上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认真开展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开展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升级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组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大力发展雨水集蓄推进节水灌溉等节水工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

5、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在工业、建筑、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推广资源再生利用形成良性的循环链。支持循环经济技术、装备和产品的研发、示范推广。十二五期间着力建设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中水回用、废旧物回收利用、利用粉煤灰及煤碴生产空心砖等项目。到2015年全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50%

第七章  教育和科技

(十六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育发展布局形成较为合理的教育发展格局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教育理念实现教育新发展。

1、加大教育投入

进一步加快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办学结构及学制调整积极稳妥地做好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工作形成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密切配合、紧密衔接的和谐教育格局。在改造薄弱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在建、改建、新建工程建设速度城镇新建2所学校农村全部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十二五期间建设学校教学楼及宿舍楼37800平方米改造危房8600平方米。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到2015年全县所有学校装备实现教学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部达到上级文件颁布的大纲所设置的高级水平。

2、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

    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巩固义务教育成果重点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高问题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加大公办学校投入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十二五期末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普及率达85%;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水平的基础上达到双高标准实现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配置比例上的协调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80%以上特殊教育继续保持100%的入学率。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创新教育内容、方式和手段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3、 加强人才培养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提高人才资源总量和人才素质不断壮大人才队伍规模促进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建设适合时代发展、具有开拓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县域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特别是在机械装备制造、医药保健品加工、纺织服装加工、生态环境保护、特色农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促进快速发展。

(十七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措施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1、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

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创办民营科技企业积极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向产业规模化、企业集团化、市场国际化方向发展。创新科技发展模式努力形成科技良性发展机制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联盟为企业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搭建平台2010年达到20户。组建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10 个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十二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0亿元增加值达到6.7亿元。

2、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建设科技研究开发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扶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攻关。重点围绕提升机械装备制造、鹿产品加工、中草药加工等产业竞争力开展技术升级消化、吸收、转化研发成果武装壮大产业实力。十二五期间引进、推广农牧业新技术30 项新品种 60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20 %,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20%,到2015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62项。组建新兴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入驻企业150户。

第八章  社会和民生

(十八大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继续扩大保险覆盖面形成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到2015年全县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000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000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覆盖全额事业单位参保人数达到8000人工伤保险覆盖到全县所有用工单位参保人数1600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200人参保率达到100%;企业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000人参保率达到100%。扩大新农保参保覆盖面到2015年参保人数16万人力争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2、加强城乡社会救助、减灾救灾、社会福利及双拥优抚安置、残疾人保障等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必保。积极实施西丰县光荣院、农村敬老院改扩建、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城区应急避难所及农村常年病人托管中心等工程。继续完善残疾人服务设施营造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氛围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实现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十九努力扩大就业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政府推动、市场调节、城乡统筹、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改善就业结构扩大就业规模。增强劳动者素质实现劳动力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发挥西丰职专、文品大全等就业培训基地作用开展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提高就业能力。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发挥劳动力市场及劳动保障事务所的作用形成完善的就业服务网络。完善城镇功能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开发公益性岗位打造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拓宽就业渠道。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实现实名制就业15000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二十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减少健康危险因素提高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提高参合率到2015年参合率达到97%。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增强重大疾病防治能力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中医院综合楼、卫生监督所、县第一医院门诊楼改扩建项目、农村卫生院的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到十二五期末第一医院力争晋升为三级乙等医院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力争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普及良好的卫生生活方式提高民众健康质量。

(二十一加快发展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

1、 大力发展广电传媒事业。打造新闻品牌凸显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做强广电事业。做好广电新闻宣传工作完善广播电视网络提高广播电视传输质量更好地满足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普及城乡数字电视完成全县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率彻底解决偏远山区居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      

    2、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开展好群众性的文体活动。继续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实施博物馆工程建成全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一处高标准体育场馆。继续实施城子山山城遗址保护工程争取城子山山城早日成功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做好剪纸、根雕等具有西丰特色的文化活动发展文物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各类文化旅游产品。到2015年末全县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人口达到2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5%;现有器材、场地的利用率达到100%

    3、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和妇女儿童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十二五期间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4 ‰以内。到2015年末人口控制在36.3万人以内出生缺陷一级干预率达80 %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7以内育龄群众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全县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基本形成。改善计生服务基础条件实现计划生育服务站18个乡镇全覆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做好妇女儿童保障工作增强妇女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4、加强档案事业建设。实施档案馆新馆建设工程开展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服务逐步建成设施完善、管理科学、馆藏丰富的档案管理体系。

(二十二加快扶贫开发进程

坚持分类指导、整村推进、产业带动的原则大力改善贫困状况。五年间帮助3万户贫困农户10万贫困农民实现脱贫帮助5万户脱贫农户13万脱贫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到2015年,努力实现全县脱贫。

1、整村推进扶贫。积极争取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60个。在所有项目村全面实施互助金试点工作培养贫困人口的互助合作意识、社会信用意识和资本运作意识促进贫困户的生产发展和资本积累支持致富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2、 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五年间投入100万元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培训2000名贫困农民。

3、 产业化扶贫。加大产业化扶贫资金投入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扶贫龙头企业建设进行投入拉长产业链条引导和带动贫困农户参与项目、增收致富。

4、 移民扶贫。采取分片实施、兼顾重点的办法继续推进移民扶贫工程。十二五期间安排移民600户引导移民户适度向小城镇集中拓宽就业渠道,早日脱贫致富。

5、 定点扶贫。加强与省级帮扶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包扶单位支持。重点帮助西丰引进产业项目壮大产业竞争力和带动力增强造血功能。

6、 小额信贷扶贫。积极与国家扶贫基金会合作继续开展小额贷款扶贫工作为贫困农民提供有效、便捷的资金支持解决贫困户发展致富项目的资金困难。到十二五期末发放扶贫贷款3000万元覆盖贫困农户5000户以上。

第九章 建设平安西丰

    (二十三促进县域发展安全

1、加强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特种设备、铁路道口、食品药品等高危行业和领域的监督检查、隐患整改有效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加强城乡消防工作,加快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努力建设火灾防范网和消防服务网,提升全社会防控火灾的能力。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建筑、建材、冶金、化工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监察防范职业危害。着重提高安全监管与执法能力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到2015年全县完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100%,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率100%

    2、加强洪涝、地震等灾害预测预报完善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体系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搞好人防工程和人防信息化建设加快民防事业发展推进两防一体化建设步伐。

二十四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1、 提升全社会精神文明水平。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载体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开展爱家乡、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文明道德建设提高全县人民的素质和文明度。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规范公民道德行为。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西丰

2、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权建设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全县人大、政协和群团组织的智慧和力量巩固和加强统战工作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执法规范化和司法民主建设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提高执法公信力维护公平正义。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活动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持续稳定。进一步理顺信访体制提高信访基础设施能力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建立高效信访机制及时排查化解矛盾。实现平安县建设水平新提高。

第十章 十二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二十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意识

实践证明观念创新、改革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速度。西丰县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社会的超常规快速发展首先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先导突破束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在思想观念上和发展理念上率先实现跨越。要增强危机意识必须清醒地看到同其他县(市的差距还很大必须正视差距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要增强机遇意识抓住国家、省、市所提供的一切机遇敢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追求跨越式发展奋力赶超争先要增强发展意识坚持发展不动摇集中精力抓经济大力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要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坚决突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

(二十六坚持项目牵动夯实发展后劲

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现已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项目的竞争因此要进一步地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增长点坚持不懈地抓投入、引资金、上项目实行国有、外资、民营一起上大中小项目齐发展劳力、资金、技术密集型相结合以项目为载体扩张优势配置资源聚集资金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通过招商引资实施一批工业、农业产业化等方面项目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打造优势企业集群构建有竞争力的县域特色产业体系。通过实施一批交通、城建、水利、生态项目从根本上缓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改善人居环境优化生态条件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通过实施一批科教、文体、卫生、广电等社会发展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优化投资结构切实把好土地、环保、规划、安监、消防、信贷等审核关口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提高项目投资质量。

(二十七坚持转变作风创优发展环境

加强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要营造公正文明的法制环境从制度上、机制上规范执法管理方式和程序切实做到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执法机关公正执法、企业依法经营、社会事务依法管理。要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对企业服务实行零距离对企业经营实现零干扰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要营造优越的政策环境激励企业投资者释放激情放手创业勇于挑战永立潮头。

(二十八坚持组织领导强化实施机制

切实加强对十二五规划实施的领导努力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规划实施良好局面。要积极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导作用各部门、各乡镇要把规划纲要作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重大项目的决策依据明确和落实部门和乡镇的责任确保规划的操作。要建立规范的中期评估、跟踪监督、适时修订和规范执行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预警和跟踪分析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保证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