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第 65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西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督查室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1日

  

  尊敬的潘晓光代表:

  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政策扶植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已收悉,并认真阅读了您《关于政策扶植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很受启发和教益。作为教育人,真切感受到了您对西丰教育的关注与关切,感受到您对教育倾注的情感、寄托的希望和期待。

  您建议:

  1. 政府给予政策扶植,把职业教育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项内容。
  2. 扩大舆论导向,增强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3. 由于受到外县招生的影响,职专招生数逐年下降,请政府出台制度尽力保证职业中专招生数,调整高中层次招生比例。
  4. 严格控制初三毕业生外流,把此项列入初中学校年度考核项目,以及下一年的初三升高中比例数的考核中。

  您提出的建议态度鲜明,也很具体。建议是建设性的,意义重大,现实而有益。在此表达衷心的敬意,现就您的提案作一答复,请审阅。    

  一、1、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1)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继续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完善学校办学标准,加强学校办学条件建设。完善教学楼、宿舍楼、实训楼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教学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完善实习实训及办公等设备,满足未来学校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育人质量。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争取多方资助,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根据各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学校将围绕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围绕西丰县经济特点和生命健康产业园区发展特色,重点打造我校特色优势专业, 打造机械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等品牌专业,加强农学传统专业建设,同时根据企业需要增加中草药种植、生物技术制药等特色专业。开发对接产业发展中高端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对接最新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师德建设。加强师德宣传,强化师德教育,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实施青蓝工程,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对教龄不足5年的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教学研究、专业技能、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对教学经验较丰富、思想业务素质高的青年教师在晋级、评优中给予相应的优惠。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加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提高“双师型”教师和名师比例。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历进修与技能提升活动,考取相应的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

  2、拓展办学功能,提高服务能力

  按照国家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学校的办学结构从单一向多元调整,从一元导向向多元导向转型。就是从单一的以升学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向就业、升学、培训等多元导向的办学模式转变,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成长渠道。大力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

  1)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西丰县职教中心根据县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启从“办班”到“育人”的创新,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贫困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回乡务农创业的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按照培育对象的产业规模、从业年限、技能水平、培训需求、政策要求等信息,将他们划入青年农场主、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四种类型,在准确把握其需求的基础上,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生产技能和个人素质的人接受培育。建立层次多样、专业齐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团队。团队以学校各专业骨干教师以及聘请省级、市级专家及本地乡土人才为主,涉及大田作物、农村经济管理、果树、畜牧、中草药、电子商务等近十个专业领域,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2)开展校企联合办学,探索建立“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西丰县职教中心根据县域经济特点,面向西丰县医疗保健品产业集群开展校企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开设中草药种植、生物技术制药等专业,办学模式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共同参与,形成“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3)开展职业培训

  西丰县职教中心建有机械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等省级实训基地,并有电工、学前教育、生化教室等10多个实训教室,学校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对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职业农民等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电工、焊工、汽修工等方面的培训,培训束后,经铁岭市技能鉴定中心鉴定合格后颁发技能等级证书。

   二、引导激励全社会广泛支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加大对基层组织和一线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劳模进校园”“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

  三、2022年5月起已经着手做2023年高中、二高中缩减招生的工作,在13所中学校长、副校长、业务主任会上几次强调从2023年起陆续缩减高中、二高中招生比例。

  四、初三毕业生以2022年为例,参加中考学生1710人,高中招生800人,二高招生600人(实际招生590人),所剩学生教育局在招生发布会生做了严格的要求及约束,不允许外流,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们没有全力勒令学生和家长不许到外县区上学,我们也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