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在设施农业场景下开展香瓜种植,需围绕品种选择、育苗管理、定植操作、环境调控、水肥供给及整枝留果等关键环节,制定科学规范的种植方案,以保障香瓜优质高产,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一、品种筛选
设施种植香瓜的品种选择直接影响种植效益,需优先挑选早熟且抗病性强的品种。这类品种不仅能缩短生长周期,提前上市抢占市场,还能有效抵御设施内高温高湿环境下易爆发的病虫害,降低种植风险。推荐选用 “奇甜蜜”“至尊 9999” 等经过实践验证的优良品种,其在设施栽培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既能满足市场对香瓜口感和甜度的需求,又能减少病虫害防治成本,为种植户创造更高经济价值。
二、育苗管理
育苗环节是培育健壮香瓜幼苗的基础,需重点做好种子处理与营养土配制工作。
种子处理: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消毒两种方式,可有效杀灭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减少苗期病害发生。温汤浸种需将种子放入 55℃左右的温水中,持续搅拌 15-20 分钟,待水温自然降至常温后继续浸泡 4-6 小时,随后捞出晾干;药剂消毒则需选用低毒、高效的消毒剂,按照说明书要求稀释后浸泡种子,浸泡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避免药剂残留影响种子发芽。
营养土配制:营养土需具备松软透气、养分充足的特性,以满足幼苗生长对土壤透气性和养分的需求。可按腐熟有机肥、园土、细沙 3:5:2 的比例混合配制,其中腐熟有机肥能提供丰富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园土保证土壤基础肥力,细沙则增强土壤透气性,防止土壤板结。配制完成后,可对营养土进行消毒处理,进一步减少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
三、定植操作
定植前的准备工作与定植过程的规范操作,对香瓜幼苗成活率和后期生长至关重要。
定植前准备:提前对大棚内土壤进行翻松,翻耕深度控制在 25-30 厘米,打破土壤板结层,增加土壤透气性,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同时,施足基肥,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 3000-5000 公斤、复合肥 50-60 公斤,将肥料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随翻耕与土壤充分混合,确保土壤养分均匀,为香瓜生长提供长期稳定的养分供应。
定植过程:按照合理株行距进行定植,通常株距保持在 30-40 厘米,行距控制在 60-80 厘米,具体可根据品种特性和大棚空间灵活调整。定植时需注意保护幼苗根系,避免根系受损影响缓苗。定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促进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提高幼苗成活率,尤其在定植初期,能有效提升土壤温度,助力幼苗快速缓苗。
四、棚内环境调控
香瓜生长对温湿度较为敏感,生长期间需精准控制棚内温湿度条件。
温度控制:白天将棚内温度保持在 25-30℃,此温度区间最适宜香瓜光合作用,能促进植株养分积累;夜间温度不低于 15℃,若夜间温度过低,易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影响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可通过开启通风口、覆盖保温被等方式调节棚内温度,当白天温度超过 30℃时,及时打开通风口降温;夜间温度较低时,覆盖保温被增强棚内保温效果。
湿度控制:棚内湿度过高易引发病害,需根据香瓜不同生长阶段调整湿度。苗期湿度控制在 60%-70%,开花坐果期湿度保持在 50%-60%,结果期湿度控制在 60% 左右。可通过合理通风、减少浇水次数、铺设地膜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必要时可使用除湿设备辅助除湿。
五、水肥管理
遵循 “轻苗肥、重果肥” 的施肥原则,根据香瓜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科学供给水肥。
苗期施肥:苗期植株生长量较小,对养分需求较低,施肥以 “轻” 为主,可在缓苗后追施 1-2 次稀薄的氮肥,促进植株叶片生长,每亩施入尿素 5-8 公斤,施肥后及时浇水,避免肥料烧根。
结果期施肥:结果期是香瓜养分需求的关键时期,需加大施肥量,且重点增施磷钾肥,以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实品质和甜度。可每亩施入磷酸二铵 15-20 公斤、硫酸钾 10-15 公斤,每隔 10-15 天施肥一次,连续施肥 2-3 次。浇水需结合施肥进行,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避免水分过多导致果实裂果或病害发生,浇水采用滴灌方式最佳,既能精准控制浇水量,又能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湿度。
六、整枝留果
及时进行整枝打杈与合理留果,可调节植株养分分配,提高香瓜品质和产量。
整枝打杈:采用单蔓或双蔓整枝法,单蔓整枝需保留主蔓,及时摘除主蔓上所有侧枝,使养分集中供给主蔓生长和果实发育;双蔓整枝则在植株长至 4-5 片真叶时进行摘心,保留两条健壮的侧蔓作为结果蔓,摘除其余侧枝。整枝打杈需在晴天进行,防止损伤植株。
留果管理:每株保留 2-3 个果实,选择果形端正、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果实留下,其余果实及时疏除。留果位置以主蔓或侧蔓中上部为宜,避免果实过于集中在下部,影响通风透光和果实品质。疏果后可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防止病虫害侵袭和农药残留,提高果实商品性。
西丰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