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来源:西丰县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7日

“十四五”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省委、省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出要加快构建以沈阳、大连“双核”为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推动我省区域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圈”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7市以及沈抚示范区;“一带”即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市;“两区”即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其中,辽西先导区包括阜新、朝阳、葫芦岛3市,辽东绿色经济区包括岫岩县、凤城市、宽甸县、本溪县、桓仁县、抚顺县、新宾县、清原县、西丰县9县(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战略的推进实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加快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未来五年辽宁振兴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提出要强化省级统筹,加强总体设计,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各展所长、协同共进的发展局面。《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实施三年行动方案,推进“一圈一带两区”成势见效。国清书记、乐成省长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召开专题会议,亲自安排部署,强力推动落实。

  为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我委会同各市、各部门聚焦“一圈一带两区”发展功能定位、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内容,加强总体设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结合发展实际,认真吸纳省政协等有关方面意见建议,精心谋划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重要改革创新举措,编制形成了《方案》。

  二、《方案》主要特点

  《方案》注重体现4个方面特点:

  一是注重体现新发展理念。《方案》坚持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穿各区域发展全过程,充分体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要求,注重发展品位,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是注重体现辽宁振兴战略。《方案》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为战略布局,充分体现维护“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等战略要求,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板块支撑和动力系统。

  三是注重体现各地比较优势。《方案》突出沈阳和大连“双核”牵动辐射作用,统筹考虑各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特色,加强战略协同、分工合作,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各地区形成各展所长、协同共进的发展局面。

  四是注重体现抓落实要求。《方案》坚持总体设计与具体落实相结合,建立工作机制,以高质量项目、重大工程、改革创新举措为抓手,坚持工程化推进、项目化落实、清单化管理,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三、《方案》主要内容

  《方案》共8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方案》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着力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协同发力,发挥沈阳、大连“双核”牵动辐射作用,坚持陆海统筹、内外联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合理分工、优化发展,形成各展所长、协同共进的发展局面,为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方案》明确了各区域战略定位: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要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我国北方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现代化都市圈协同创新样板区,打造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引领区;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建设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和海洋经济发展合作区,打造国家开放合作新高地;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要建设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协作区、京津冀辽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打造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辽东绿色经济区要建成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产业集聚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同时,对党代会提出的各市发展定位进行突出明确。

  《方案》确定了各区域三年发展目标:沈阳现代化都市圈1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形成一批超千亿、具有引领性的特色产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0%,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辽宁沿海经济带成为引领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大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初步形成与京津冀地区梯级联动、协调互补、互利共赢的格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5%;辽东绿色经济区“辽宁绿肺”作用日益显现,森林蓄积量增长7.7%,生态安全屏障重要地位更加巩固。

  第二部分,提升沈大“双核”示范引领作用。支持沈阳、大连率先发展,探索开展高质量发展试点试验,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开拓创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更好发挥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打造东北重要增长极。围绕建设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连东北亚海洋强市、加强“双核”协同联动等方面,提出沈阳加快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大连加快建设“四中心一基地”、协同推动辽中南城市群和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点任务。

  第三部分,加快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更好发挥城市组团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着力培育连接、聚合、扩散能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围绕优化发展布局、推动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创新共同体等方面,提出推进沈抚同城化发展、构建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等重点任务。

  第四部分,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做足沿海开放大文章,加快“两先区”建设,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临港经济,高水平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打造引领东北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围绕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提出畅通海陆大通道、建设高质量对外开放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点任务。

  第五部分,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发挥区位优势,深化与京津冀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着力引进创新资源,共同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面向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清洁能源供给地、旅游休闲目的地。围绕加强与京津冀通道、产业、平台、市场、生态等方面融合对接,提出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对接合作、推动文旅康养市场融合等重点任务。

  第六部分,加快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强化水资源保障作用,打造合作共赢、富有活力、开放富裕的绿色发展示范区。围绕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区、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等方面,提出全面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做优做强山区经济等重点任务。

  第七部分,增强区域发展活力。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造性谋划实施一批改革举措,形成一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破除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从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科技制度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绿色一体化发展机制、港口运营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一批改革举措和创新任务。

  第八部分,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成立省级领导小组。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抓好落实,谋划推进一批具有代表性、引领性的高质量项目、重大工程和改革创新举措。注重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组建产业联盟、智库、央地合作、金融协作等平台。强化督导考核,完善区域统计体系,建立健全考核制度。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开年即决战,起步当冲刺!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战略要求转化为具体项目和具体行动的能力,提升利用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发展壮大辽宁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确保完成《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齐心协力推动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突破、见到实效,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贡献。